2023年7月27日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释放出进一步落实“认房不认贷”的信号。那么,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是什么?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
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是什么?
“认房”,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会参考拟购房人在拟购房地家庭名下实际拥有住房套数来确定贷款比例。
“认贷”,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会根据拟购房人家庭在全国范围内是否有住房贷款记录来确定贷款比例。
因此,“认房不认贷”是指购房人申请贷款买房,商业银行只看家庭名下是否有房,只要目前名下没有房产,均可以按首套按揭贷款享受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而不会管购房家庭是否有住房贷款记录(以及贷款是否结清)。
住房贷款的其他认定规则:
很多一线城市采取的都是“认房又认贷”政策。
即在购房者“卖一买一”情况下,只要查出其名下已有住房,或者在全国内范围内有过购房贷款记录,那再次贷款购买的房屋就将被认定为二套房。而“认房不认贷”政策恰好就可以让这部分购房群体按照首套房标准贷款,是十分划算的。
还有,大部分城市的公积金贷款都是采取“认贷不认房”政策。
即在购房者申请贷款买房时,主要看征信里是否有贷款记录,而不再以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来认定。
具体来看:
1、购房者和配偶名下不存在未还清的个人住房贷款记录,本次购房将认定为首套房。
2、购房者和配偶名下有一笔未还清的个人住房贷款记录,本次购房将认定为二套房。
3、购房者和配偶名下有两笔(含)以上未还清的个人住房贷款记录,本次购房将认定为三套房或以上。
提醒:
购房者只要及时还清名下的首套房贷款,再次贷款购房也将按照首套房认定。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认贷政策是什么”的解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