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全球显示产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持续最长时间的行业寒冬,尽管当前形势有所好转,但产业完全恢复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在9月7日至8日于蓉城举行的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演讲时表示,如何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是显示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次展会汇聚了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康宁、默克、三星、LG等显示行业“老兵”及极米科技、小米等新生力量百余家,打造了一场显示产业盛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将从加强政策引导、加力创新驱动、加大资源投入、加深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来推动显示产业发展。
探讨产业新方向
面对新挑战,显示行业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底层的创新成果,包括驱动智能、交互、通信、能源等关键要素不断发展,推动了诸多新应用场景的产生。”陈炎顺表示,当前市场也不乏发展机遇,比如,京东方与高通共同研发超声波指纹传感器件解决方案,融合了京东方的显示传感技术和高通的软件算法技术,使屏幕具备了3D识别、健康监测等多种功能。
据悉,京东方提出了面向物联时代的“屏之物联”发展战略,即集成屏更多功能、不再仅限于显示,衍生屏更多形态、给人更多想象空间,植入屏更多场景、推动“显示无处不在”。
“应用材料下一个技术拐点就是OLED,Micro LED也会在细分市场发展然后壮大。”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副总裁、显示及柔性技术事业群首席营销官马克斯·麦丹尼尔说,视觉是接受信息最高效的方式,人们永远追求更逼真、更沉浸式的显示,这是驱动显示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对于创新技术和应用,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Allan Gabor)介绍,车载ARVR、游戏显示器等个人设备及更多空间应用,都在推动显示产业进步;未来的显示技术是融合存在,LED、OLED、Micro LED都有独特的角色空间。
“最坏的时刻,往往就是最好的开始。”谈及产业低迷及新技术方向,维信诺联席总裁严若媛表示,今年以来OLED行业在持续回暖,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持续增长带动OLED屏幕发展。2021年以来OLED笔记本和平板不断涌现,中尺寸市场渗透率加速。除了OLED,维信诺还布局了Micro LED,也在本次展会上展出了58英寸直显Micro LED样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在主论坛致辞中表示,工信部将重点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提高TFTCD、Micro LED等成熟显示技术工艺水平,同时大力推动新一代显示技术产品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创新应用,培育产业新增长点;二是持续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围绕TFTCD、Micro LED上游短板产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布局Micro LED、激光显示、3D显示、电子纸等新技术方向;三是支持上游的关键材料、核心设备和推广应用等,进一步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四是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和全球企业共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
创新应用加速拓展
在新型显示创新成果展上,各大显示企业也带来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方向。
在维信诺的展位,公司品牌经理侯大力向记者介绍了AMOLED显示车载整体解决方案。曲面的驾驶舱仪表盘、可升降的副驾驶舱屏幕以及汽车A柱上的曲面屏,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侯大力说:“我们将柔性AMOLED应用在车内,可以让车内设计有更多的曲度和曲线体验。这不仅让乘客感官体验更加丰富,而且可以使驾驶更加安全。”
同样可以用于车内空间的还有维信诺的智能表皮技术。应用了这一技术的中央扶手区域,木纹表面和普通汽车的内饰无异,可和汽车内饰融为一体,但它同样具有了显示功能,可以作为一个触控操作平台。
在深天马的展位,一个列车车厢模型展示了可调Micro-LED透明显示屏应用。这款显示屏基于天马先进的Micro-LED透明显示技术和先进调光技术制作,整体透过率调节范围为%到24%。这意味着屏幕可以根据环境光的强弱自适应调整透过率,始终为观测者呈现高清视像效果,应用在车载、商显等领域,可以满足环境多变的应用场景显示需求。
深天马的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Micro LED是未来显示技术的一个主要方向,其色彩、亮度、寿命等性能均优于目前成熟的显示技术。这项技术目前还没有普及,公司在Micro LED技术上做了多种尝试,技术本身还具有提升空间。
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发布了十大创新技术(产品)和十大创新应用。京东方的110英寸UB Cell、TCL华星(TCL科技子公司)的65英寸8K印制OLED显示器、康宁的Corning Astra Glass显示玻璃基板、中微公司的Prismo UniMax MOCVD设备等入选十大创新技术(产品)。3M的高敏锐反射偏振透镜(HARP Lens)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天马微电子的英寸透过率可调Micro LED透明显示屏在多领域的应用、洲明科技的Boulevard World球形屏项目等入选十大创新应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