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阳光明媚的5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镇咪租村的桑蚕养殖基地里,百亩桑田一片翠绿,整齐划一的桑树拔节生长,随风摇曳的叶片承载着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经过多次考察学习,我们发现蚕桑产业具有短、平、快特点。” 咪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兴武坦言:“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就有收益且收益稳定,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够有效解决村里弱劳动力就业难题。”
依托独特的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咪租村在定点帮扶单位帮助下,大力发展栽桑养蚕产业,通过村集体土地流转、技术单位指导、农户租用蚕房的方式,推动形成“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桑蚕产业化运作模式。
为解决桑蚕养殖“小、散、弱”的关键问题,咪租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将培育高素质农民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有力抓手,主动聘请省蚕科所专家担任桑蚕产业发展技术顾问,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桑树管理”“小蚕共育”“桑蚕饲养”等技术培训,通过理论讲授、参观学习、田间地头实践等方式,帮助养殖户熟练掌握养殖技术,全面提高栽桑养蚕技能水平,培育出更多“懂技术、善养殖、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
目前,全村吸纳党员示范户4户、普通农户12户,栽种桑树156亩,修建标准化蚕房6间、配套幼蚕孵化蚕床16张,现有种养殖规模年产值预计可达40余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致富产业。
“面对新的市场需求,全镇将紧紧围绕‘推动产业振兴、优化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目标,充分发挥基地、示范点辐射作用,不断带动周边群众加入桑蚕养殖队伍,共同增收致富。”和平镇党委书记陈杨林表示,今后该镇将不断探索发展“一村一品”的绿色生态产业,为提高群众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贺梦迪